公告專區

橫幅
:::

世大運首次於亞運年舉辦 培訓工作進入最後整備階段

點閱:3987

發布日期:111年2月17日

發稿單位:競技運動組

單位聯絡人:林筠宸視察

電話:(02)8771-1927

E-mail:yuchen@mail.sa.gov.tw

新聞聯絡人:謝奇穎科長

電話:(02)8771-1862

E-mail:kawamig@mail.sa.gov.tw


第31屆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及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自2月1日起進入最後培訓階段,成都世大運目前已完成體操、射箭、柔道、划船、跆拳道等5種運動代表隊選手決選,其餘代表隊則陸續於4月底前完成選拔,並於5月25日前完成報名。

成都世大運原訂去(110)年舉行,受國際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今(111)年6月26日在中國大陸成都開幕,杭州亞運則接續於9月10日起在中國大陸杭州舉行,首次出現世大運與亞運同年度舉辦的情形。為落實培訓一體化效益,本次世大運培訓仍以結合亞運計畫辦理為原則,希能延續過往整合奧運、亞運及世大運的培訓成效,逐步培養運動選手前進國際舞臺爭取佳績。

本屆世大運共舉辦田徑等15個競賽種類,總獎牌數269面,我國預估參賽選手數約190人,教練及職員約90人,代表團規模約280人左右。在培訓計畫方面,田徑、游泳、競技體操、射擊、羽球、排球、射箭、柔道、桌球、跆拳道及武術等培訓隊伍,由各單項運動協會結合亞運培訓計畫實施;另外擊劍、划船、籃球、網球及韻律體操等培訓隊伍,則以世大運專案培訓計畫執行。體育署期望複製2017年臺北世大運以來的成果,一方面提供國家隊參加亞運會之賽前調整機會,另一方面則幫助儲訓國家隊選手累積國際參賽經驗及自信。

體育署表示,國際大學運動總會自上屆起調整世大運參賽年齡下修為25歲,且指定運動種類均為目前奧運會的競賽運動,世大運的參賽及培訓已成為國家儲訓選手養成的重要階段,讓國家青年隊選手逐步邁向奧亞運國家隊的過程中,能經歷世大運階段的洗禮,累積國際綜合性賽會的參賽經驗,進而為面對更高層級的競爭做好準備,並期許選手在本次世大運超越自我,獲得佳績。

(圖)(附件照片)1110217-1-教育部體育署召開例行記者會說明世大運選手培訓進入最後整備階段。(左起:競技組藍坤田組長、洪志昌副署長及競技組謝奇穎科長)

(附件照片)1110217-1-教育部體育署召開例行記者會說明世大運選手培訓進入最後整備階段。(左起:競技組藍坤田組長、洪志昌副署長及競技組謝奇穎科長)

(圖)(附件照片)1110217-1-教育部體育署召開例行記者會說明世大運選手培訓進入最後整備階段。(左起:競技組藍坤田組長、洪志昌副署長及競技組謝奇穎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