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專區

橫幅
:::

學生每週在校運動150 各校積極落實100%執行

點閱:2910 發佈日期:106年2月2日
發稿單位:學校體育組
聯絡人:梁焜珉先生/蔡惠如科長
電話:(02)87711026/(02)87711024
E-mail: uwe8255@mail.sa.gov.tw/huiju@mail.sa.gov.tw

新的學期又要開始了,經過了快樂的寒假後,同學們回到學校開始正常的作息,應該很多人一時難以適應,在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每天在校運動30分鐘上課才會更有精神,也能更快回到正常的規律生活。105學年度下學期,教育部體育署將持續執行「SH150方案」,協助大家提升體適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SH150方案」自103學年度開始實施以來,經過兩年的推動,每週有安排(除體育課外)超過150分鐘運動時間的學校,從原本的18.14%提升到74.68%,共提升56.54%,增加了大約2,300所(全國高中以下學校共4,103所),可見運動的好處確實受到學校和同學們的認同。(資料來源:104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
雖然目前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學校開始實施,但是依據國民體育法的規定,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是每個高中以下學校(含五專前三年)都應該達到的,達成率應該達到100%,為了協助尚未達成的學校能儘快跟上腳步,教育部體育署挑選了幾個容易實行的成功模式給大家參考,主要模式包括下列4種:
模式A-晨間運動
學校可利用在第一節上課以前,安排30分鐘的運動時間。就像美國內帕維中央高級中學(Naperviller Central High School)推動「零時」體育實驗計畫一樣,對提高專注力和閱讀能力有顯著的效果。臺東縣寶桑國中讓各班自行安排早自習的時間,因此許多班級在每週一到五的上午7點50分至8點15分,就安排了跑步或健康操等活動,如果時間真的不夠,也可以像嘉義縣的嘉新國中一樣,早上先跑10分鐘也好,再自行搭配其他時段,一天30分鐘的課外運動時間真的並不難。這兩校的老師都發現,大家越來越習慣定時運動,在課堂學習的專注力也越來越好,甚至有些學生的成績還因此進步了,看到這麼好的效益老師們也說未來將會發揮更多的創意來誘導學生持續這樣的運動習慣。
模式B-大課間運動
第二種模式是一般學校最容易執行的模式,主要是由學校自行調整讓某一節的下課時間拉長(通常安排在第2節下課),就算無法達到30分鐘也沒關係,至少能讓同學們在早上利用運動的方式活動筋骨、清醒頭腦。臺南市的長榮女中除了安排課間運動時間外,還從方便的器材著手,學校設計愛心球具就放在球場周圍,讓同學在下課時間不用再跑去器材室借球具,也能培養學生愛護公物和學會分享,實在是一舉數得。
模式C-課後運動
學校可以利用下課後的社團時間,讓每位學生至少參加一個運動性社團,藉由社團老師的指導,不但可以學習到運動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更可以進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讓運動陪伴終身。臺北市成淵高中因為是完全中學,所以學生人數較多,但是體育組黃組長說,學校學生雖然多,但是因為學校在放學後,所有的場館都會開放,包括室內的桌球、羽球等都提供使用,而且器材也是跟長榮女中一樣,隨手可得,這麼方便友善的運動環境,學生很容易就達到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了。
模式D-混合模式
其實上述的3種模式可以相互組合,比如星期一、四晨間運動,星期二、三課後運動,星期五安排大課間,各校更可以依照校內的情況做不同的變化與調整,另外地點也可以因應不同的情況安排,比如說下雨或空氣懸浮微粒太高的時候就改在教室做做體操、舒展筋骨,學生太多校園空間不足就分時段、分批進行等,只要有心推動、用心經營,相信一定就能達到SH150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