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專區

橫幅
:::

暑假戲水意外頻傳,教育部體育署呼籲安全戲水快樂〝游〞

點閱:6122 發布日期:104年7月 30日
發稿單位:學校體育組
單位連絡人:張科長聖年/張科員佩琪
電話(手機):02-87711017
E-mail:snjhang@mail.sa.gov.tw
0282@mail.sa.gov.tw

水域活動是暑假期間,學生戶外活動的最愛,但也是學生易發生溺水事故的高峰期,為防範意外事件發生,教育部體育署呼籲家長共同關注子女,引導於備有安全防護設施及有救生員的水域從事水上活動,才能玩得盡興又安全。
今(104)年暑假(7月1日)迄今,總計發生9件學生溺水事故,造成8位學生不幸死亡。綜觀發生地點多為未設置救生員之危險水域,此與歷年來溪河流及海邊是溺水發生較多之場域大致相同。許多溪流及海域水面看似平穩,水底下卻暗藏惡流,例如水流遇瞬間落差地形時(如攔沙壩),產生翻滾現象的翻滾流;水流繞著岸邊轉彎處或遇到障礙物所形成的漩渦流;將人快速帶離海岸邊,往外海飄流的離岸流等,如果被捲入,就可能無法抽身,而且包括游泳池、SPA池及任何水池池塘等,亦須注意水域安全。另從研究統計資料及7月發生的溺水案例顯示,有穿戴著救生衣、游泳圈、魚雷浮標等之溺水者,因可漂浮在水面,所以等待救援時間較長,獲得救援而避免溺水死亡的機會也較高。
另外,依據教育部校安事件統計資料,103年計有學生33人溺水死亡,其中24人係自行或與同學朋友結伴。體育署呼籲,孩童戲水,應有家長陪伴,家長亦應關心注意子女之行蹤,避免其獨自或結伴到危險水域戲水,而臺灣夏日午後的雷陣雨,可能造成溪流、湖泊水位上漲、水流湍急;水(野)塘、深潭、水埤等,因為水質不佳、深度不明、水底雜物多等,可能造成下水者受傷或陷入泥沼,這些都可能提高發生溺水的機率。
學生前往水域戲水,體育署提醒以下預防溺水及自救或救人的作法:
一、預防溺水:如果在水域活動或戲水時,有急流牽引、遊戲嬉鬧、未熱身即下水、誤入深水區、水流溫差大等情形,都容易跌倒、受傷或抽筋,而發生溺水。
二、自救:進行水域活動時,如遇受傷跌倒、受傷或抽筋等危險時,應先鎮靜並設法上岸,若自覺有所困難時應及早舉手呼救,並運用踩水、漂浮或漂浮物等待救援。據研究統計資料及7月發生的溺水案例顯示,有穿戴著救生衣、游泳圈、魚雷浮標等之溺水者,因可漂浮在水面,所以等待救援時間較長,獲得救援而避免溺水死亡的機會也較高。
三、救人:如遇有人溺水時,應立即大聲呼救(叫),打電話報警(叫),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伸),抛送球、繩等漂浮物(抛),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等方式,間接進行搭救;牢記救溺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若無間接物且已受到身旁溺水者拉扯入水時,應儘速移至溺水者之背後,拖住溺水者的頭頸與上背使成直線,維持臉朝上露出水面,盡量不動,並大聲呼救等待救援。
體育署已請各地方政府,加強於各危險水域強化巡邏與警戒任務,若民眾不聽勸導而仍進入危險水域戲水,例如至攔沙壩跳水等,則可依地方政府所訂之自治規定辦理。體育署再次呼籲,家長應關心注意子女之行蹤,避免其獨自或結伴到危險水域戲水,並呼籲所有學生,從事水域運動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不逞強、不做危險動作,選擇安全有救生員的水域,結伴戲水,並謹記「叫、叫、伸、拋、划」的救溺口訣,如遭遇颱風過境、大潮、豪雨等天候狀況不佳時,應立即停止水域活動,以降低溺水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