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的問題

橫幅
:::

生活習慣的問題

  • 資料來源:全民運動組
  • 更新日期:108/04/16
  • 點閱:7545

台灣地區自光復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進步快速,直接影響到現代生活方式,由於勞動機械化、自動化後,大量減少了現代人的身體活動量,間接就產生了下面的問題:

一、營養問題
什麼是營養?所謂營養就是人體由外界攝取食物,將它新陳代謝,保持身體健康的狀態。所以營養不只是包含食物,就字面意義,應該是「經營管理以達到養身健體狀態」的各種方法。而營養素就是含在食物內有滋養身體效果的物質。適當熱量和營養素為增進健康所必備。至於熱量之需求可由下列三點加以說明:
(一)每個人因體格、年齡、運動量、體質不同,熱量需求情形也不同。
(二)熱量不足容易造成動作遲鈍、易感寒冷、疲勞、沒精神。
(三)熱量過多則易轉變成脂肪貯藏起來,而長期的熱量過剩,結果便是體重過重。

 二、身體活動量問題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是骨骼肌消耗能量所產生的身體動作,而且能有益健康、例如到處走動、做家事、園藝等(資料來源:林麗娟教授 談健康體能與健走)。現代社會因交通的便利和生活的舒適,使得大家利用雙腳的機會愈來愈少。高度的文明化、都市化、機械化對人類生活是一大進步,但這些進步卻也間接影響了健康,我們日常生活的運動量減少了,熱量消耗也減低,當然也易成為體重過重。為因應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青少年朋友必須認識什麼行為對身體有益。一般常說的健康行為包括生活規律,飲食正常,規律適度的運動,正當的休閒活動。而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不容置疑是運動、營養、休養,其中任何一項發生問題,均會危害到健康。
(一)你有這些習慣嗎?
不健康的行為及生活型態對青少年健康有極為不利的影響,危害青少年健康的行為有吃高熱量速食、熬夜、追逐打鬥傷害行為、憋尿、長時間看電視或打電動、藥物濫用 ( 如酗酒)、尋求刺激行為、不健康生活習慣 (如賴床、不運動)、不誠實、講髒話、作弊或頂撞長輩、以及其他違反常規行為。
在上述這些行為當中,長時間看電視或打電動及不健康生活習慣,往往減少了身體活動量,使得身體的能量代謝與消耗量減少,多餘的能量以脂肪的方式儲存下來,體重便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而藥物濫用、吃高熱量速食、不健康飲食行為等幾項則往往是更直接的攝取過量的能量,造成體重過重。
 (二)預防重於治療
預防體重過重,必須減少熱量的攝取、增加身體活動量,亦即是減少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及高熱量之甜食,其他太鹹或過辣之食物儘量避免過量,最好吃清淡的食物,只吃八分飽,不要暴飲暴食偏食,從事適度規律的運動等。其實這些建議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做到,但這也僅說明平時身體活動的重要,忽略了增進體適能的規律性運動。這些建議並不能完全取代以前的舊有養生觀念,但可用在那些沒有運動訓練習慣的個人,讓他們有「很容易做到的感覺」就能改善健康的誘因。瞭解健康與不健康的行為之後,就可透過自我診斷,維持既有的健康行為,改善已有的不健康的行為來進行較積極正面的體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