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來源:競技運動組
- 更新日期:105/11/15
- 點閱:18860
(一)背景說明
1、賽會名稱:2017年第29屆世界大學運動會(Universiade Taipei 2017)
2、賽會時間:2017年8月19日至30日。
3、競賽種類:必辦運動11種(共14科目)+自選運動7種:
(1)必辦運動:田徑、籃球、體操(競技、韻律)、水上運動(游泳、跳水、水球)、擊劍、柔道、桌球、網球、排球、足球、跆拳道等11種。
(2)自選運動(暫定):射箭、棒球、羽球、舉重、高爾夫、武術、滑輪溜冰等7種。
4、金牌數量:214面(暫定)。
5、選手資格
(1)介於1989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間出生者,籃球選手須介於1992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間出生。(依FISU規定,選手年齡以賽會當年度1月1日計,須達17歲以上且未滿28歲;籃球選手為未滿25歲。)
(2)從大學(或同等學術機構)畢業或休學未滿1年者。
(二)依據:「2017世大運保七搶五培訓計畫」
(三)執行情形
1、計畫期程:自2013年喀山世大運起至2017年臺北世大運止。
2、計畫目標
(1)我國於2015年光州世大運取得獎牌榜前10名位置。
(2)確保2017年臺北世大運獎牌榜第7名位置,並爭取前5名。
3、實力評估
我國近5屆參加世大運奪金數量維持於4至7面之間,奪金數平均比例約為2.87%,最佳表現則為2009年的7面金牌(占總金牌數3.43%)。
4、具體目標
(1)我國於2017年臺北世大運奪得15面以上金牌。
(2)我國於2017年臺北世大運金牌數量達總金牌數6.6﹪。
(四)實施策略
1、積極提升競技運動實力
(1)全面提升、選優拔尖
以田徑、游泳、體操、射箭、跆拳道、柔道、舉重、武術、滑輪溜冰等9種為主,這類運動的特殊性在於強調個人客觀競技能力的表現,並且國際上缺少週期性且行之有年的競賽機會。第一階段遴選各層級之優秀運動選手組成培訓代表隊,協助提升實力針對技術及體能等進行全面性的提升,以穩定發展競技實力;第二階段選拔培訓隊表現優秀者為特優選手,依其發展特性及訓練需求,專案安排培訓計畫,並進行個別運科協助及技術調整,以爭取金牌數量。
(2)單點突破、集點成面
針對網球、桌球、羽球、擊劍、高爾夫等5種運動為主,其發展特殊性則在於具有週期性國際巡迴賽、公開賽等積分賽事規劃。第一階段以國際積分及國內積分排名為依據,遴選優秀選手組成培訓代表隊,專案協助參與國際公開賽及巡迴賽,藉由以戰養戰的機會,爭取國際積分排名及參賽經驗;第二階段則依第一階段的國際競賽表現,遴選國際排名優異的培訓選手,施以專案培訓計畫,強調個人化的培訓模式,依選手個別需求及技術瓶頸,並進行運科協助及技術調整。
(3)長期組訓、擇優汰換
針對棒球、籃球、排球、足球等4種團體球類運動。第一階段評估我國奪牌能力後,遴選國內優秀且具潛力運動選手,組成2支以上世大運培訓種子隊,強化選手體能及技戰術運用能力,並規劃參賽行程,提升選手競賽實力;第二階段在培訓種子隊基礎上,逐步縮小培訓隊規模,形成2017世大運代表隊雛形,並加強團隊默契培養,積極規劃參與國際競賽活動,以賽代訓,以期組成最適合團隊。
2、結合長期培訓計畫,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提升競技運動實力
(1)統籌協調大專體總及國內各單項運動協會共同辦理選手培訓。
(2)擬定長期性的培訓計畫,整體規劃選手培育階段目標,循序漸進提升實力。
(3)整合國內現有培訓資源,建構優質訓練環境,尋求社會資源挹注。
3、行政、運科全力支援,提供完整後勤支援
(1)運科介入協助
A.運用運動科學之檢測,及早選取具有潛力及發展之青少年選手,遴選之優秀或具潛力青少年選手施以專案培訓計畫,藉2017世大運,形成各單項協會接班梯隊,建構良性競爭環境。
B.運科介入支援:針對重點運動團隊,依運動種類之特性及需求,遴選優秀運科人員隨隊支援,並藉以成立軍團式且有組織化的運科專案,藉由運科團隊全力支援及監控,達成競技目標。
(2)外籍教練聘用
針對國內運動發展面臨瓶頸的運動種類,以聘請指導成績卓越,或具有特殊指導能力之外籍教練來臺指導,寄望藉由訓練觀念間的激盪,突破我國運動發展的困境,同時辦理教練研習活動,全面培訓國內教練及選手,整體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實力。
(3)其他行政協助
協請主辦城市、大專體總、單項協會、各縣市政府共同配合支援相關培訓計畫執行需要。
(五)未來展望
1、達成2017年臺北世大運「保七搶五」培訓計畫目標,凝聚國人國家向心力,振奮國內民心士氣。
2、建構國家代表隊選手培訓機制,確立分層分級培訓及參賽原則,建立明確梯隊概念。
3、設置分項運動之運動科學研究中心,樹立運科介入選材、支援訓練的合作模式,改善競技訓練規劃及計畫思維,提升訓練績效。
4、增進國家競技運動競爭力,躋身運動亞洲國家5強及奧運30強,提升國際運動社會曝光度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