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運動資訊摘譯1107~1113

橫幅
:::

國際運動資訊摘譯1107~1113

  • 資料來源:國際及兩岸運動組
  • 更新日期:108/04/17
  • 點閱:7168

<運動組織動態>
1.FIBA推出3對3籃球數位學習計畫
2.加拿大足協拒絕參與人工草皮爭議調解
3.國際足總澄清世足賽申辦醜聞

<賽事申辦訊息>
4.法國總統支持巴黎申辦2024奧運與2025世博會

<賽事籌備進度>
5.普吉島亞沙運將成為ANOC世界沙灘運動會的規劃參考

<運動行銷與贊助>
6.國際舉重總會通過新版組織標誌

<運動政策參考>
7.德國擬將使用運動禁藥列入刑事犯罪

<運動禁藥管制>
8.生物護照促進運動道德或產生更多混亂?

<賽會成果與資產>
9.1964東京奧運興建當時全球最佳運輸系統
10.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成長與進步

<2020東京奧運>
11.東京2020奧運,一窺未來樣貌
12.建築師批評東京奧運體育場外型單調宛如龜殼
13.東京2020奧運回到未來

 

<學校運動發展>
14.英國半數國小學童無法完成25公尺游泳距離

 

1.FIBA推出3對3籃球數位學習計畫 <運動組織動態>
國際籃球總會2014/11/07新聞稿。國際籃球總會(FIBA)日前宣布3對3籃球教育專案 - 3對3數位學習計畫。這套創新教育工具,由FIBA學院與FIBA 3對3籃球團隊共同研發,將提供FIBA全球214個會員籃球協會與全球3對3籃球社群使用。該學習計畫將結合3對3籃球的各種元素,以說明相關之專門術語、比賽規則、比賽架構、選手排名,以及組織、管理與參與這項快速崛起的3對3籃球比賽數位平台。
3對3籃球數位學習計畫的重要機制是,各國籃協如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員完成學習計畫,則該協會排名積分也將加倍,並提供FIBA 3對3世界錦標賽與青年奧運團體賽的參賽選拔標準。

2.加拿大足協拒絕參與人工草皮爭議調解 <運動組織動態>
路透社2014/11/08報導。明年女子世足賽使用人工草皮爭議的調解工作,安大略省人權仲裁庭未同意參賽球員要求加速召開聽證會之要求,但仍希望雙方能接受調解。代表選手的律師表示,已做好接受調解的準備,然而加拿大足協卻表示無意參與調解工作。另一方面法院拒絕加速舉行聽證會,原因之一是球員在大會公布球場細節18個月後,才採取法律行動。至於國際足球總會(FIFA),至今仍拒絕承認安大略仲裁庭的管轄權。13位美國參議員亦已公開對FIFA提出呼籲,希望明年比賽改用天然草皮場地。

3.國際足總澄清世足賽申辦醜聞 <運動組織動態>
playthegames 網站2014/11/13報導。國際足總(FIFA)道德委員會主席埃克特(Hans-Joachim Eckert)依據賈西亞調查2018及2022世界盃申辦過程的報告做出結論:儘管證據指向特定人士於申辦過程中有違反FIFA倫理規範的情形,但無損整體申辦程序的正當性,因此不足以改變未來2屆世足賽的主辦國,俄羅斯和卡達仍將主辦世足賽。
此外,賈西亞的調查報告也對FIFA未來如何改革申辦程序,提出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限制FIFA執委任期最長為8年、建立更客觀的申辦評選程序、嚴格限制FIFA執委前往申辦國,強化申辦團對送禮及可能影響決定的回報制度;申辦團隊有義務記錄其顧問團和申辦合作公司及申辦團隊相關的所有活動,並至少保存5年。但是,賈西亞本人認為埃克特主席所做的結論有許多錯誤,有意再向FIFA申訴委員會上訴。

4.法國總統支持巴黎申辦2024奧運與2025世博會 <賽事申辦訊息>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總會聯合會2014/11/07新聞稿。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支持巴黎同時申辦2024奧運與2025年世界博覽會。歐蘭德表示,法國將申辦預計可吸引5,000萬訪客的世界博覽會,也將支持巴黎申辦2024奧運。
繼柏林及漢堡相繼決定申辦後,德國奧會(DOSB)決定支持德國申辦2024奧運。法國奧會(CNOSF)官員並於11月初開會討論巴黎2024申奧的可行性。法國國際運動委員會(French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Sport)主席拉帕榭(Bernard Lapasset)試圖淡化外界因法國總理瓦爾(Manuel Valls)公開支持巴黎申辦2025世博會,導致對巴黎申辦2024奧運的疑慮。巴黎申辦的對手包括羅馬、德國的柏林或漢堡、伊斯坦堡、杜哈、多倫多、巴庫及將代表美國申辦的城市。IOC將於2017年決定主辦城市。

5.普吉島亞沙運將成為ANOC世界沙灘運動會的規劃參考 <賽事籌備進度>
亞奧理事會2014/11/08新聞稿。國家奧會聯合會(ANOC)會員大會決定籌辦世界沙灘運動會後,將為泰國普吉島舉行的第4屆亞洲沙灘運動會賦予特殊意義。OCA的第4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將為運動產業專家在規劃204個ANOC會員國都會參加的首屆世界沙灘運動會,提供寶貴知識。
有意納入世界沙灘運動會賽程的各國際單項運動總會齊聚普吉島進行觀摩。比賽於11月14日至23日間進行,含蓋26種運動、168個項目,包括沙灘田徑賽、沙灘現代五項(僅包含雷射射擊在內的3項運動)、壁球、沙灘奪旗式橄欖球、柔術與亞奧會率先推行的3對3籃球等。

6.國際舉重總會通過新版組織標誌 <運動行銷與贊助>
國際舉重總會2014/11/07新聞稿。國際舉重總會(IWF)為發展組織識別形象、建立寶貴資產與強勢品牌,於IWF會員大會上通過採用新款標誌。IWF認為,強化舉重在粉絲與年輕族群中的能見度與認同度,越來越重要,而建立組織識別形象亦是國際趨勢。
IWF希望新款標誌能使舉重成為粉絲、選手與相關人士全心投入熱情的品牌象徵,並為IWF與外界建立強而有力的情感連結。IWF計劃開放所有會員國舉重協會使用新款標誌,並依此標誌各自發展出具有個別特色的設計。

7.德國擬將使用運動禁藥列入刑事犯罪 <運動政策參考>
insidethegames 網站2014/11/11報導。倘若明年春天國會下議院提出的新法案通過,未來任何在德國舉辦的運動競賽使用禁藥將被視為犯罪行為。這項法案包含將使用禁藥的運動員判處最高3年有期徒刑的罰則。全德國約有7,000名必須接受禁藥測試的職業運動員,將受新法約束,但此法並不適用於非競賽型或休閒性質之運動選手。
他國職業運動員若在德國用藥被捕,也可能面臨牢獄之災;提供運動員使用禁藥的隊醫或其他人士,也可能面臨長達10年的刑期。

8.生物護照促進運動道德或產生更多混亂? <運動禁藥管制>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2014/11/12報導。由於許多藥物仍無法被檢驗,世界反禁藥組織(WADA)將放棄鎖定特定藥物檢測的模式,轉以建立運動員的正常血液數據資料,待異常情況發生再行檢驗。目前WADA每年測試25萬件樣本以證明生物護照的效用,但仍需要透過自白、警方搜索及檢舉等傳統偵查方式,以完整記錄禁藥使用網絡。
美國反禁藥組織(USADA)首席執行官表示,生物護照並非萬能,並強調縱貫研究-即在不同的時期重複進行分析以了解變化-的重要性。這意味著生物護照仍必須做尿液分析、血液分析、收集樣本,並需要專家解讀數據。生物護照是血液和尿液檢測隨時間累積的電子記錄,可以獲得運動員的血液數據全貌,特別是攜氧紅細胞。Sky職業車隊經理布雷斯福德(Dave Brailsford)認為,生物護照可以遏止濫用血液升壓藥EPO及輸血,但不確定是否可防範選手使用微劑量EPO和微量輸血。

9.1964東京奧運興建當時全球最佳運輸系統

<賽會成果與資產>
國際帕委會2014/11/10新聞稿。東京擁有目前全世界最佳大眾捷運系統,但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套系統大部份是為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所建設,該系統有760座車站,至今仍每天安全且準時地乘載2,600萬通勤民眾。此外,1964年奧運最具象徵傳承意義的交通建設,則是日本新幹線,這是全球第一條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鐵路系統,日本以此向全球展現其強大的科技實力。
當年東京為因應大眾開車上路的趨勢,著手興建5條快速道路、22條主要道路,在短短不到6年內增加了80公里的道路,未來並將興建3條主要外環道路。展望2020年東京奧運,許多奧運相關計畫,都將與現有之長期基礎建設計畫進行整合。

10.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成長與進步 <賽會成果與資產>
國際帕委會2014/11/11新聞稿。自1964年第2屆東京帕運會登場至今,50年來帕運已成長為全球第3大運動賽事,僅次於奧運與FIFA世足賽。每屆賽事各有不同成長:增加新項目與參賽國、轉播商的加入、刷新門票銷售紀錄或使用新宣傳管道來傳遞勵志人心的表現等。參賽選手從1964年不到400人,到2012年倫敦帕運會逾4,250人,整整成長11倍之多。
參賽國也從1964年的21國增至2012年的164國。1964年帕運媒體僅約700名記者、1996年於亞特蘭大則首度有全球贊助夥伴加入,並首次於美國轉播帕運賽事。2008北京帕運累計高達38億觀眾,轉播時間較2004年增加200%。在售票方面,1972年海德堡帕運才首度開放售票,2000年雪梨帕運售出120萬張門票,2008年北京帕運則售出182萬張門票。

11.東京2020奧運,一窺未來樣貌 <2020東京奧運>
國際帕委會2014/11/12新聞稿。睽違50年後,帕運會將在6年內再度回到東京舉行。東京2020籌辦委員會主席森喜朗(Yoshiro Mori)期盼帕運會能成為改變的動力,讓殘障人士深切感受到帕運會讓東京和日本社會變得更好,這便是帕運會最大的資產。帕運將於2020年8月25日至9月6日舉行,全球逾4,350名選手參加。森喜朗表示,東京是全球唯一兩度舉辦奧運與帕運會的城市,期盼2020東京帕運會能提升帕運會、帕林匹克運動與殘障人士運動的全球知名度。日本帕委會(JPC)為此成立「多方領導會談」,促進團隊合作以成功舉辦東京2020帕運會。

12.建築師批評東京奧運體育場外型單調宛如龜殼 <2020東京奧運>
aft 網站2014/11/06報導。由知名建築師哈蒂(Zaha Hadid)設計的東京2020奧運新建主場館-日本國家體育場,因龐大建築體引發造價昂貴,且有礙都市綠地景觀等諸多批評,最後遭日本政府及籌辦團隊縮小規模。外界認為,經日本建築師團隊重新設計後可減少14億美元花費。對此,設計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聖喬治宮的建築師磯崎新(Arata Isozaki)指出,縮小後的設計已失去原創充滿活力的概念,只剩下單調乏味的外型。磯崎新相信,以哈蒂的專業技術,就現有條件重新設計場館亦為時不晚。

13.東京2020奧運回到未來 <2020東京奧運>
經濟學人2014/09/19報導。從今日光鮮亮麗的都市景觀中很難想像,曾遭戰火摧殘的東京-於1959年缺乏基礎建設或住宿、全市污染嚴重的情況下,仍然獲得1964年的奧運主辦權,並因此躍升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城市。「東京市長舛添要一(Yoichi Masuzoe)希望能藉由主辦奧運,為東京建設新道路與鐵路、重新開發濱水區和改建市中心。」然而此舉卻引發批評,日本知名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指出,複製日本1964年奧運的計畫將是個「惡夢」。
面積近29萬平方公尺,奧運史上最大場館規模,遭外界批評遮蔽鄰近的綠地-明治神宮外苑,迫使建築師哈蒂(Zaha Hadid)必須縮小其規模,但1964年奧運體育場至今仍未拆除,須等待最後決定。而建築費用在安倍經濟學貨幣貶值下仍不斷高漲,建築預算並未納入2014年開徵3%的消費稅,因此部分場館恐需移往成本較低的郊區。對慣於發行債券的日本而言,若安倍經濟學失效,東京財務在2020東京奧運賽後將陷入難關。

14.英國半數國小學童無法完成25公尺游泳距離 <學校運動發展>
英國每日電訊報2014/11/05報導。英國業餘游泳協會(ASA)調查發現,儘管游泳是英國學校體育的重要必修課程,溺斃卻是英國意外死亡的主因之一,而且英國仍有約45%的7至11歲學童,無法自力游完25公尺距離。調查顯示6.6%的英國小學,小三至小六完全不上游泳課,整個學年平均只花10小時學習游泳,時數未達ASA建議每年至少25個小時的一半,令人憂心。
學校一向以預算不足及課程太緊湊為理由,減少游泳課。英國業餘游泳協會代理會長比芙里奇(Ashley Beaverridge)強調,游泳雖然已是全國強制性課程,但全英國仍有近1,300所小學不上游泳課。另一方面,據英國全國體育課程計畫,所有學校必須在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提供游泳訓練,特別應該教導學童:1)讓他們有能力並有自信且熟練地完成25公尺以上的游泳距離;2)有效運用不同的游泳姿勢(如狗爬式、仰式與蛙式);3) 在不同水域情況下進行安全的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