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
1. 獲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2001)
2. 獲國際體育健康休閒舞蹈協會(ICHPERD)領導貢獻獎(2001)
3. 獲臺灣省推展體育有功人員獎(1990)
4. 獲教育學術團體木鐸獎(1989)
5. 獲國立臺南師範學校第二屆傑出校友獎(1989)
6. 獲國科會優等獎助(甲等)17次(含研究計畫)
7. 獲教育部體育學術專題研究獎助19次
8. 獲臺灣省教育廳體育專題研究獎助4次
9. 獲青輔會專題研究獎助1次
社會貢獻:
(一)推動體育學術研究,提昇國際體育學術地位
1.受聘擔任亞洲體育與運動學會副會長(2002-2004)
2.成功爭取主辦國際體育健康休閒舞蹈協會(ICHPERD)在臺召開年會(2002)
3.成功爭取主辦國際高等教育體育協會(AISESEP)在臺召開年會(2001)
4.受聘擔任東北亞體育史學會副會長(1995-1997)
5.策劃我國大專體育總會加入世界大學運動會為正式會員國(1987)
6.擔任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理事長等職務,創設分科會;推動體育學術研究,成績斐然。
7.擔任體育學系(研究所)主任(所長)積極發展體育學術整合型研究案,績效顯著。
(二)主持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推動教材系統化,革新教學與評量方法
1.各級學校課程改革工作(含大專體育課程改革)。(有資料紀錄)
2.主持或協助高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與推廣工作。(有資料紀錄)
3.完成體育課程系統化之規劃,有利學校體育課程之落實。(有專書出版)
4.完成體育國家標準之訂定,有益體育基本能力之開發。(有成果報告書)
5.推動樂趣化與創意體育教學,提升體育教學績效。(有專書出版)
6.推動多元評量,編製中學體育評量手冊。(有專書出版)
(三)提倡體育草根計畫,落實臺灣體育文化紮根工作
1. 創設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推動「選訓賽輔」一貫政策。
(時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2. 製作百年臺灣體育影像集,落實本土體育文化之建構。
(時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3. 創設各縣市運動與休閒中心,落實體育之草根計畫。
(時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4. 攝製臺灣世紀體育名人傳,建構臺灣體育人物傳奇與榮耀。
(時任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5. 創設臺灣身體文化學會,積極推動臺灣身體文物蒐整工作,有益臺灣身體文化之整合與發展。
|